为什么耳聋 了解五种不同耳聋的病因

发布于 2025/07/03 16:57

耳聋可能由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药物中毒、感染性疾病、老年性退化等原因引起。耳聋主要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中枢性耳聋五种类型,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耳聋与基因突变相关,如GJB2基因缺陷可导致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表现为婴幼儿期双耳重度听力下降。此类患者可能伴有前庭功能障碍,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上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常见相关药物包括改善微循环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抗炎消肿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2、噪声损伤

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可引起毛细胞不可逆损伤,多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伴耳鸣。职业性噪声聋早期可见4000Hz处听力曲线凹陷,后期发展为全频下降。防护需佩戴降噪耳塞,急性声损伤可使用泼尼松龙片减轻内耳水肿,配合改善内耳血供的倍他司汀片和神经营养的胞磷胆碱钠胶囊。

3、药物中毒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等具有耳毒性,可破坏耳蜗毛细胞。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眩晕、耳鸣及进行性听力下降,多呈双侧对称性。治疗应立即停用耳毒性药物,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腺苷钴胺片,必要时可行高压氧治疗。预防需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证。

4、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中耳炎可导致传导性耳聋,表现为耳痛、流脓及鼓膜穿孔;腮腺炎病毒可能引发单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急性中耳炎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排脓;病毒性聋早期可试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慢性中耳炎听力重建需行鼓室成形术。

5、老年性退化

年龄相关的内耳毛细胞凋亡表现为双侧对称性高频听力下降,多伴言语识别率降低。发病与氧化损伤、微循环障碍有关。治疗可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尼莫地平片,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缓解眩晕,重度聋者需验配助听器。日常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预防耳聋需避免长时间噪声暴露,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及时治疗耳部感染。出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就诊耳鼻喉科,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类型。听力障碍者建议定期复查,配戴合适的助听设备,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用力擤鼻等增加中耳压力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