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主要通过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诊断依据主要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有鱼腥味、胺试验阳性、阴道酸碱度升高、线索细胞阳性等。
1、临床症状
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伴有特殊的鱼腥臭味,性交后气味可能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轻度瘙痒或灼热感,但多数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不适。这些典型症状可为初步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阴道分泌物检查
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典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中可见大量线索细胞,这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指标。线索细胞是阴道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加德纳菌等致病菌形成的特征性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边缘模糊不清。
3、胺试验
胺试验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简易方法。医生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后,若产生明显的鱼腥味即为阳性反应。这是由于细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遇碱释放所致,阳性结果支持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
4、阴道酸碱度检测
正常阴道酸碱度维持在3.8-4.5之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酸碱度通常超过4.5。医生会使用专用试纸检测阴道分泌物的酸碱度,酸碱度升高提示阴道微生态失衡,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5、实验室检测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核酸检测。这些检测能准确鉴定致病微生物种类,如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核酸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能发现传统培养方法难以检出的病原体。
确诊细菌性阴道炎后,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栓、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乳膏等。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清洗阴道,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环境。饮食上可适当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平衡。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时应及时复诊,排除其他混合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