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过多可通过压迫止血、补充血容量、输血治疗、手术治疗、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失血过多可能由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妇科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
立即用干净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可有效减少血液流失。四肢出血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缓血流速度。避免使用止血带,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组织缺血。压迫止血适用于体表可见的出血,如割伤、刺伤等。若出血无法控制,需尽快就医。
2、补充血容量
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轻度失血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中重度失血需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防止输液过量。血容量补充是失血性休克早期关键救治措施,可为后续输血争取时间。
3、输血治疗
当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20%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大量失血还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成分血。输血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防止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失血患者可能需多次输血才能稳定病情。
4、手术治疗
对于内脏出血、动脉破裂等严重出血,需急诊手术止血。常见术式包括血管结扎、脏器部分切除、介入栓塞等。术前需快速评估出血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术式。术后需加强监护,预防再出血和感染。手术是控制致命性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5、预防感染
失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选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广谱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监测体温和血常规,早期发现感染征象。合理营养支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恢复。
失血过多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帮助铁吸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贫血改善情况。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平时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伤害导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