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可能由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等原因引起。晕厥表现为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消失、跌倒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可能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等症状。常见诱因包括疼痛刺激、情绪紧张、长时间站立等。治疗需避免诱因,发作时保持平卧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注射液、盐酸麻黄碱注射液等药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可能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需立即就医。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律失常,或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改善心肌缺血。
3、脑源性晕厥
脑源性晕厥可能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癫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需明确病因,如使用尼莫地平片改善脑循环,或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癫痫发作。严重脑血管病变需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4、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容量不足、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位变化时头晕、黑矇等症状。治疗需调整降压药物,增加水和盐分摄入,穿戴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氟氢可的松片提升血容量。
晕厥患者日常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持充足水分摄入,规律监测血压和心率。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反复晕厥或伴随胸痛、抽搐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脑电图、倾斜试验等检查明确病因。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含铁食物预防贫血,避免空腹状态下长时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