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牙通常是由于牙齿发育期过量摄入四环素类药物引起的牙釉质着色,主要与药物沉积、牙本质矿化异常、遗传易感性、牙齿发育阶段暴露、长期大剂量使用等因素有关。
1.药物沉积
四环素类药物可与牙齿硬组织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沉积于牙釉质和牙本质中。这种沉积多发生在牙齿矿化阶段,导致牙齿呈现黄色、棕色或灰黑色。沉积程度与药物种类相关,如金霉素着色较深,土霉素着色较浅。临床常见于使用四环素片、四环素胶囊等剂型。
2.牙本质矿化异常
四环素可抑制成牙本质细胞功能,干扰羟基磷灰石晶体排列,导致牙本质矿化不全。表现为牙釉质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易伴发龋齿。矿化异常程度与用药剂量正相关,妊娠期妇女使用四环素盐酸盐片可能影响胎儿乳牙发育。
3.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因基因多态性对四环素更敏感,低剂量即可引发明显着色。这类患者常伴有家族史,其牙本质小管结构更易与药物结合。基因检测可发现AMBN、AMELX等牙釉质蛋白编码基因变异。
4.牙齿发育阶段暴露
乳牙牙冠矿化期为出生至4岁,恒前牙为出生至7岁,此时使用四环素类药物风险最高。妊娠晚期至8岁前持续使用四环素眼膏等外用制剂也可能导致着色。牙冠不同部位着色差异反映不同矿化时期的药物暴露。
5.长期大剂量使用
连续使用四环素肠溶片超过1周,或短期内重复使用,可加重牙齿着色。儿童治疗支原体肺炎、痤疮时超剂量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较常见。着色程度与累计剂量呈正比,重度者伴釉质缺损需贴面修复。
预防四环素牙需避免8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已着色牙齿可通过冷光美白、树脂贴面改善,重度者需全冠修复。日常应减少咖啡、茶等色素饮食摄入,使用含氟牙膏强化釉质。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釉质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