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手术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3 17:49

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前需重点评估凝血功能、心血管状态及感染风险,术中术后需加强液体管理和电解质监测。主要注意事项有严格评估手术指征、调整抗凝方案、控制液体平衡、预防感染、监测电解质紊乱。

1、术前评估

需全面检查凝血功能与心血管系统,血液透析患者常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尿毒症性心包炎。建议术前48小时完成最后一次透析,纠正高钾血症和酸中毒。避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剂,改用无肝素透析或局部枸橼酸抗凝。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需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肌缺血风险。

2、抗凝调整

常规透析使用的肝素钠注射液需在术前6-12小时停用,必要时改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等短效抗凝剂。术后恢复抗凝时优先选择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整剂量。存在活动性出血时可采用无肝素透析,配合鱼精蛋白硫酸盐注射液中和残余肝素。

3、液体管理

术中需精确控制输液速度,每小时入量不超过200毫升。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维持静脉通路,避免生理盐水导致容量负荷过重。术后首次透析应减少超滤量,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心力衰竭时需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

4、感染防控

人造血管或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手术切口应避开动静脉内瘘侧肢体,糖尿病患者术后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长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的患者需评估铁储备,避免术后感染性贫血加重。

5、电解质监测

术后6小时内需检测血清钾、钙、磷浓度,使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处理高钾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需调整骨化三醇胶丸剂量,预防低钙抽搐。营养支持优先选择肾病专用肠内营养粉剂,限制高磷食物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应保持内瘘肢体抬高,避免压迫或抽血穿刺。每日测量干体重并记录尿量,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出现发热或切口渗液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及时补充蔗糖铁注射液纠正贫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