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慢性气管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慢性气管炎通常由感染、过敏、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适当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缓解气道干燥,可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在50%-60%。鼓励宝宝多饮温水稀释痰液,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呼吸频率和咳嗽变化。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痰液黏稠者可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喘息明显时可能需要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过敏因素导致的慢性气管炎可能需要孟鲁司特钠颗粒进行抗过敏治疗。所有药物均须严格按医嘱使用。
3、物理治疗
采用拍背排痰法帮助松动痰液,家长将手掌呈杯状,从背部由下向上轻拍,每次3-5分钟。对于年龄较大的宝宝可指导进行深呼吸练习,用吹泡泡、吹羽毛等游戏方式锻炼呼吸功能。急性发作期可尝试蒸汽吸入缓解气道痉挛。
4、环境控制
定期清洗更换床单被褥,使用防螨材质的寝具。毛绒玩具需每周高温清洗,室内避免铺设地毯。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家中禁止饲养宠物,蟑螂等害虫需及时消杀。冬季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导致出汗着凉。
5、免疫调节
在医生评估后,反复发作的慢性气管炎可考虑使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等免疫调节剂。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适量食用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牡蛎等。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有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加重。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能增强抵抗力。
家长应记录宝宝症状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持续时间,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治疗期间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需做好隔离。慢性气管炎需要长期管理,即使症状缓解也应定期随访,防止进展为支气管哮喘等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日常可进行游泳等增强肺功能的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