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胎膜早破属于高危妊娠并发症,可能引发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等风险。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37周前发生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孕37周后发生称为足月胎膜早破。
孕晚期胎膜早破可能导致羊水过少,使脐带受压风险增加,胎儿可能出现缺氧甚至窒息。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未分娩时,细菌上行感染概率显著上升,可能诱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表现为发热、心率增快,胎儿可能出现胎心异常。未足月胎膜早破还可能引发早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可能受到影响。部分孕妇破膜后可能出现胎盘早剥,导致产前出血甚至休克。
孕晚期胎膜早破需立即采取头低臀高位卧床,避免脐带脱垂。破膜后12小时内未临产者,医生可能根据孕周选择催产或期待治疗。孕34周前可能使用硫酸镁保护胎儿脑神经,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孕妇需每日监测体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胎儿需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液浑浊或发热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孕妇发现阴道流液需立即就医,避免行走或坐起加重羊水流失。住院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消毒垫预防感染。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瘦肉、西蓝花等,但需控制血糖水平。每日记录胎动变化,配合医生完成B超和胎心监护检查。心理上需避免过度焦虑,家属应协助孕妇保持情绪稳定,严格遵医嘱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