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结膜炎及皮肤斑丘疹,未接种疫苗者感染概率极高。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麻疹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扩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被感染。麻疹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即使患者离开后,未免疫者进入该空间仍可能被传染。麻疹患者在出疹前后4天均具有传染性,尤其出疹前症状不明显时更易造成隐匿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发生。麻疹病毒可附着在门把手、玩具等物品上存活数小时,健康人群触摸污染物后若接触口鼻或眼睛黏膜,可能引发感染。儿童因卫生意识较弱,更容易通过共用餐具、亲密玩耍等接触行为传播病毒。免疫缺陷者、孕妇及未完成疫苗接种的婴幼儿属于高危人群。
麻疹属于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确诊后须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疾控部门。接触者应紧急接种麻疹疫苗或免疫球蛋白进行暴露后预防。保持室内通风、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可有效阻断传播。患者衣物需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21天。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免疫规划程序规定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三联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