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什么病 为什么会有胆结石
发布于 2025/07/03 19:30
发布于 2025/07/03 19:30
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固体结晶沉积物,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或混合成分构成。胆结石可能由胆汁成分失衡、胆囊收缩功能异常、饮食习惯、肥胖、快速减重、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胆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等方式干预。
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或胆盐比例失调时,胆固醇易析出形成结晶。长期高脂饮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诱发该问题,伴随脂肪消化障碍。治疗需减少动物内脏摄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
胆囊收缩乏力导致胆汁淤积,浓缩后形成结石。妊娠、长期禁食可能引发该情况,典型症状为餐后右上腹闷痛。建议规律进食,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溶液促进胆囊排空。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改变胆汁成分。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关胆汁胆固醇分泌增加,结石多呈黄色颗粒状。需控制血糖血脂,配合胆宁片等中成药调节代谢。
胆道感染可导致胆红素钙沉积,形成黑色素结石。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引发的胆管炎可能伴随发热、黄疸。需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抗感染,严重时行ERCP取石。
ABCG8基因突变等遗传缺陷可致胆汁胆固醇排泄异常。家族聚集性患者结石复发率高,常见于青年发病。建议亲属筛查,必要时预防性使用鹅去氧胆酸片。
胆结石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快速减重。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有助于改善胆汁排泄,但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就医,未经专业评估禁止自行服用排石药物。术后患者需定期超声复查,注意腹泻等脂肪吸收不良症状。
上一篇 :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 : 8岁儿童嘴巴周围长红色疹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