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主要与遗传因素、大汗腺分泌旺盛、局部细菌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4大病因有关。腋臭通常表现为腋下散发特殊刺鼻气味,可能伴有汗液发黄、衣物染色等症状。
1、遗传因素
腋臭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若父母一方存在腋臭,子女患病概率较高。这类患者大汗腺数量及功能先天异常,青春期后腺体发育成熟时症状显现。日常需加强清洁,严重者可考虑微波治疗或大汗腺切除术。
2、大汗腺分泌旺盛
腋窝大汗腺分泌的脂质和蛋白质被细菌分解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特殊气味。青春期、孕期等激素波动期症状加重。建议穿透气衣物,使用氯化铝止汗剂,必要时可采用肉毒素注射抑制腺体分泌。
3、局部细菌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会产生异味。多汗、清洁不足会加剧细菌繁殖。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配合酮康唑洗剂减少皮肤定植菌。
4、激素水平变化
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大汗腺增生,常见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这类人群可能伴随毛发浓密、痤疮等症状。需检测性激素水平,必要时使用螺内酯片调节内分泌。
腋窝部位每日需用中性沐浴露清洗,刮除腋毛减少细菌附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棉质透气衣物。若异味影响社交或合并感染,建议就诊皮肤科进行微波消融、黄金微针等治疗。未成年患者应在家长陪同下评估手术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