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该病多由强烈情绪或躯体应激诱发,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似但冠状动脉无阻塞性病变。
1、胸痛:
约75%患者出现剧烈胸骨后压榨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持续30分钟以上。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T波倒置,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轻度升高但不符合心肌梗死曲线,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尖部运动减弱呈"章鱼壶"样改变。
2、呼吸困难:
50%-60%患者伴随呼吸急促和端坐呼吸,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暂时性下降相关。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X线检查显示肺淤血征象。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需与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鉴别。
3、心律失常:
30%-40%病例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偶见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可能与儿茶酚胺过量释放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有关。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捕捉一过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价值。
4、心源性休克:
约5%重症患者出现血压骤降、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左心室射血分数可低于30%。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心输出量显著降低,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此类患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较普通患者升高10倍。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恢复期建议进行渐进式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3-5次且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饮食宜采用低盐低脂的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用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心理干预方面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在心理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绝大多数患者2-4周内心室运动异常可完全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