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院后需注意保暖喂养、感染预防、生长监测、定期复查、家庭护理等事项。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需通过精细化护理降低并发症风险。
1、保暖喂养
维持室温24-26℃,湿度50%-60%,采用袋鼠式护理促进体温稳定。喂养首选母乳,按需添加母乳强化剂;无法母乳喂养时选择早产儿配方奶,每2-3小时喂养一次。注意观察有无吐奶、腹胀等喂养不耐受表现,喂后竖抱拍嗝15分钟。
2、感染预防
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避免亲吻婴儿面部。奶具每日煮沸消毒,衣物单独清洗暴晒。限制探视人数,避免带婴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若发现脐部红肿、皮肤脓疱或体温异常,需立即就医。
3、生长监测
每日记录体重、奶量及大小便次数,每周测量身长头围。使用校正月龄评估发育水平,体重增长应达15-30克/天。定期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发现追赶生长迟缓需及时干预。
4、定期复查
出院后1周首次复查眼底及听力,之后每1-2个月随访至胎龄40周。贫血筛查需持续至矫正月龄6个月,脑损伤患儿需进行康复评估。按时接种疫苗,乙肝疫苗等常规免疫按实际月龄接种。
5、家庭护理
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黑暗,每日进行抚触按摩和被动操。注意观察呼吸节律、肤色变化及惊跳反射,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立即处理。家长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急救药物和氧饱和度监测仪。
早产儿护理需建立喂养-睡眠-觉醒的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矫正月龄12个月内每月进行儿童保健检查,重点关注神经运动和认知发育。母乳喂养持续至矫正月龄6个月以上,适时添加富含铁和维生素D的辅食。保持养育环境稳定,减少照顾者频繁更换,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早期干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