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预防感染、监测生长发育、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有关,需通过综合护理改善症状。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等,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与牛奶、浓茶同服影响铁吸收。6月龄后及时添加强化铁辅食,如高铁米粉。母乳喂养儿母亲需保证自身铁摄入充足。
2、补充铁剂
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用药期间观察大便颜色变化。避免与钙剂同服,两餐间服用吸收效果更好。补铁疗程通常需持续2-3个月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铁4-6周。
3、预防感染
贫血患儿免疫力较低,需保持居室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手卫生,定期接种疫苗。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感染可能加重贫血症状。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4、监测生长发育
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记录进食量和精神状态。严重贫血可能影响认知发育,需关注动作发育、语言表达等里程碑。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加重时需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复查血常规
治疗初期每2-4周复查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指标,后期每1-2个月复查直至稳定。复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空腹采血。家长需保留历次检查结果对比趋势,医生会根据结果调整铁剂剂量和疗程。
护理期间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摄入。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心脏功能,若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需急诊处理。建立规律作息,避免挑食偏食,家长应学习贫血相关知识,与医生保持沟通,共同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