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内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通常由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直接撞击、骨质疏松、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医生会通过专业手法将错位的骨折端重新对齐,过程中可能伴随疼痛但无须麻醉。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若复位失败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儿童患者因骨骼可塑性强,优先采用此法。
2、石膏固定
复位后需用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4-6周,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石膏松动导致再次移位。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手指血运,若出现肿胀发紫需立即就医调整石膏松紧度。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接骨七厘片促进骨愈合,碳酸钙D3片改善骨质疏松。若出现开放性骨折需加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药物使用期间禁止自行调整剂量,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换算。
4、手术内固定
严重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需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或钢板螺钉固定术。术后2周拆线,6-8周后视骨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物。手术可能遗留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需配合早期康复介入。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仪松解粘连。早期避免提重物和暴力活动,6个月内定期复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儿童康复期需家长辅助完成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恢复期间应保持高钙饮食,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50克豆腐干等富含钙质食物。固定期间可进行手指抓握练习预防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3个月内避免参与篮球等对抗性运动。若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皮肤发黑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返院检查是否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