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主要症状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疼痛
骨折后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有关。骨折端移动或受到压力时疼痛会加重,休息时疼痛可能减轻。疼痛是由于骨折端损伤周围神经末梢以及局部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2、肿胀
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明显肿胀,通常在受伤后几小时内逐渐加重。肿胀是由于骨折端出血、软组织损伤以及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肿胀可能伴随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片、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等药物减轻肿胀。
3、活动受限
骨折后患肢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活动受伤部位。活动受限是由于骨折端不稳定、疼痛以及肌肉保护性痉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部位的骨折会导致不同方向的活动受限。患者应避免强行活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
4、畸形
骨折后可能出现明显的肢体畸形,表现为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异常形态改变。畸形是由于骨折端移位导致骨骼正常解剖结构破坏所致。开放性骨折还可能看到骨折端刺破皮肤。发现畸形时应立即固定患肢并就医。
5、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能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这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之一。骨擦音是骨折端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声,骨擦感是检查时触及骨折端移动的感觉。但不应故意诱发这些体征,以免加重损伤。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移动骨折端加重损伤。可适当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冷敷时注意防止冻伤。饮食上应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