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心包炎等。这些症状可能由电解质紊乱、容量负荷过重、血管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调整、透析方案优化等方式干预。
1、心律失常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与钾、钙等电解质快速波动有关。患者常有心悸、胸闷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需监测透析液电解质浓度,必要时使用胺碘酮片或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律,并调整透析超滤速度。
2、低血压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因超滤过快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表现为头晕、冷汗甚至意识丧失。需优化干体重设定,采用低温透析液,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血压。
3、心力衰竭
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可诱发急性左心衰,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肺水肿。需严格控制水钠摄入,调整透析频率,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或硝酸甘油注射液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血液滤过治疗。
4、心肌缺血
透析时血压波动可能引发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压榨感,需减少超滤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5、心包炎
尿毒症性心包炎表现为胸痛、心包摩擦音,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包填塞。需加强透析充分性,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抗炎,大量心包积液时需行心包穿刺引流。
血液透析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限制每日液体摄入不超过1000毫升,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适当进行步行等低强度运动。出现胸痛、持续心悸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