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黄染、腹胀等。肝衰竭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病理状态,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
1、乏力
肝衰竭早期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感,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种乏力与普通劳累不同,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能量供应不足有关。患者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现。
2、食欲减退
早期肝衰竭会导致消化功能异常,表现为对食物兴趣降低,尤其是油腻食物耐受性变差。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苦、口干等不适感,进食量较平时显著减少,长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
3、恶心呕吐
肝脏解毒功能受损时,体内毒素积累刺激胃肠道,引发反复恶心感,进食后症状加重。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严重时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这种症状在晨起时尤为明显。
4、皮肤黄染
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巩膜和皮肤逐渐变黄,最初出现在眼白部位,随后扩散至全身。黄疸程度与肝损伤严重性相关,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尿液颜色加深等表现。
5、腹胀
门静脉高压导致腹腔积液初期表现,患者自觉腹部膨隆,叩诊呈浊音。腹胀多从傍晚加重,可能伴随下肢水肿。早期腹水量较少时,超声检查可发现少量液性暗区。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功能等指标。日常生活中需严格禁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有慢性肝病基础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急症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