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4 11:59
发布于 2025/07/04 11:59
儿童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肾衰竭通常由严重脱水、药物中毒、肾脏疾病、尿路梗阻、全身感染等原因引起。
少尿期需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每日液体摄入量应为前一日尿量加不显性失水量。过量补液可能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监测体重变化是评估液体平衡的重要指标,每日体重下降0.5%-1%为宜。记录24小时出入量时需包括尿液、呕吐物、引流液等所有体液丢失。
高钾血症是少尿期最危险的电解质紊乱,血钾超过5.5mmol/L时需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保护心肌,使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需谨慎补充碳酸氢钠注射液,避免加重容量负荷。钠离子紊乱需根据血钠水平选择限钠或补钠方案。
建议采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1g/kg/d。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减少豆制品等植物蛋白摄入。可静脉补充脂肪乳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足够热量。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但需限制含钾高的水果蔬菜摄入。
呋塞米注射液可用于尝试改善尿量,但需注意大剂量可能引起耳毒性。多巴胺注射液小剂量使用时可能改善肾脏血流。控制高血压可选用硝苯地平片或卡托普利片。合并感染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当出现严重高钾血症、容量负荷过重或尿毒症症状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更适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儿。腹膜透析操作相对简单,特别适用于低体重儿童。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电解质和生命体征变化。
儿童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水肿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饮食应遵循医嘱,严格控制水和盐的摄入。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
上一篇 : 女人晚上小便次数多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艾滋病潜伏期抽血能查出来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