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炎多数属于轻中度疾病,严重程度与病原体类型、患儿年龄及基础健康状况相关。典型症状包括咳嗽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食欲减退、胸骨凹陷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紫绀。
1、病原体差异:
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通常症状较轻,病程约1-2周;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持续高热、脓性痰液等较重表现。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需警惕喘息和呼吸窘迫。
2、年龄因素:
2岁以下婴幼儿气道狭窄,分泌物易阻塞支气管,出现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的风险较高。早产儿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3、症状分级:
轻度表现为间歇性咳嗽、低热;中度出现持续咳嗽伴喘息、呼吸频率增快;重度可见鼻翼扇动、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缺氧表现,可能并发肺炎或呼吸衰竭。
4、并发症预警:
当出现呼吸频率>50次/分、持续高热3天以上、精神萎靡或拒食时,提示可能发展为肺炎。部分患儿会继发中耳炎或脱水,过敏体质儿童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5、特殊群体风险:
免疫缺陷患儿、营养不良儿童或未完成基础疫苗接种的婴幼儿,更易出现重症化倾向。早产儿肺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呼吸暂停等危急情况。
患儿护理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分次饮用温水稀释痰液。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避免甜腻食物刺激咳嗽。睡眠时垫高肩背部缓解呼吸不畅,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恢复期可进行拍背排痰,手法为空心掌由外向内轻叩背部。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青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6个月以下婴儿出现症状建议24小时内就诊评估。哺乳期母亲应继续母乳喂养以提供免疫球蛋白,大龄儿童康复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