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掉了下面有一块肉突出来可能是牙龈组织增生或残留牙根引起的,常见于外伤、感染或拔牙后愈合异常。可能与牙龈炎、牙周脓肿、牙槽骨碎片残留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红肿、疼痛或渗液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处理。
牙龈组织增生多因局部刺激或慢性炎症导致。牙齿脱落后,牙龈可能因机械摩擦或细菌感染出现代偿性增生,形成柔软、粉红色的肉芽组织。轻微触碰易出血,可能伴随局部压痛。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缓解症状。若存在残留牙根或牙槽骨碎片,脱落区域可能出现硬质凸起,伴随间歇性隐痛或咀嚼不适。口腔X线检查可明确残留物位置,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手术清除。拔牙后血凝块脱落或继发感染时,创口可能形成炎性肉芽肿,表现为暗红色突起,触碰疼痛明显,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需避免自行挑破,防止感染扩散。
牙周脓肿或根尖周炎未彻底治疗时,牙齿脱落后炎症可能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化脓性增生。突起物表面可能发白,按压有波动感,伴随剧烈跳痛和颌面部肿胀。需通过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引流或清创处理。极少数情况下,长期未愈的增生组织可能发展为良性肿瘤如牙龈瘤,表现为无痛性缓慢增大肿块,质地较韧,需病理活检确诊。糖尿病患者或免疫低下人群更易出现此类异常愈合,需严格监测血糖并加强口腔护理。
日常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饭后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减少细菌滋生。若突起物持续增大、出血不止或伴随发热,须立即就诊。口腔外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激光切除、冷冻治疗或缝合修整,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