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

发布于 2025/07/04 12:32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凝血功能检测、生化检查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测定等。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通常低于30×10⁹/L,同时伴有血红蛋白下降和网织红细胞升高。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可能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有关。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增加。

2、外周血涂片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见破碎红细胞(裂红细胞)比例超过1%,这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大小不等及巨大血小板。这些发现对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重要价值。

3、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功能检查通常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轻度降低,D-二聚体可能升高。这些结果有助于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后者凝血功能异常更为明显。

4、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可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这些改变反映溶血的存在。肾功能检查可能显示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提示肾脏受累。血清电解质可能出现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

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测定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测定是确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键检查。多数患者表现为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通常低于10%。部分患者可检测到ADAMTS13抑制物。这项检查有助于区分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急症,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除上述检查外,必要时还需进行骨髓穿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血浆置换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变化。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出血和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充足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生化指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