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血尿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膀胱癌血尿通常由肿瘤侵犯膀胱黏膜血管、合并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肿瘤坏死脱落、放化疗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适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过电切环切除肿瘤组织并电凝止血。术后可能出现尿道狭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需配合吉西他滨灌注化疗降低复发概率。该手术能直接去除出血病灶,但无法阻止新生肿瘤血管形成。
2、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灌注化疗常用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药物,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膀胱。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表面,可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血管闭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时需暂停灌注。该方法对浅表性肿瘤出血控制效果较好。
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需同时切除前列腺或子宫等邻近器官。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重建,可选择回肠代膀胱或输尿管皮肤造口。该手术能彻底消除出血源,但会永久改变排尿方式,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采用体外照射或组织间插植放疗,通过破坏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达到止血目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等,治疗期间需配合止血敏等药物辅助治疗。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晚期患者,放疗可有效缓解血尿症状。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使用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治疗前需检测PD-L1表达水平,可能出现免疫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该疗法对化疗耐药的患者仍可能有效,但起效较慢需配合局部止血措施。
膀胱癌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血尿期间建议使用成人纸尿裤,记录每次排尿颜色变化。术后康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但需避免骑自行车等会阴部受压运动。定期复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尿闭或血块梗阻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