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视力不好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佩戴矫正眼镜、使用药物治疗四种方式改善。视力不好可能与遗传因素、用眼过度、眼部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有关。
1、调整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用眼4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远眺或闭目养神。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环境下用眼,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用眼过度可能导致眼疲劳、干眼等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睛酸胀。
2、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自然光线有助于延缓近视发展。户外运动可促进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可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眼球追踪的运动。缺乏户外活动是近视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可能伴随视力下降速度加快。
3、佩戴矫正眼镜
确诊屈光不正后需及时验配合适度数的眼镜,框架眼镜可选择离焦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等特殊设计。角膜接触镜包括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未及时矫正可能导致视疲劳加重、近视度数快速增长。
4、使用药物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近视进展,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症状。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改善干眼引起的不适。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理性近视或伴随症状,使用前需排除青光眼等禁忌证。
青少年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家长应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适量补充DHA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8小时。避免趴着、躺着等不良用眼姿势,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购买药物或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