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和肩袖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症状表现及发病机制。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的僵硬性炎症,肩袖炎则是肩袖肌腱的损伤或炎症。两者可通过{疼痛特点}、{活动受限程度}、{发病年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区分。
1、疼痛特点
肩周炎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且常放射至颈部或上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肩袖炎疼痛多位于肩峰下,抬臂时明显(尤其60-120度弧),被动活动通常不受限。肩袖撕裂可能出现无力感,而肩周炎以僵硬为主。
2、活动受限程度
肩周炎导致关节囊挛缩,表现为全方位活动受限,典型体征为"冻结肩"。肩袖炎患者可完成被动活动,但主动外展或旋转时因肌腱摩擦产生疼痛,严重撕裂时出现"坠落征"(突然无力完成抬臂动作)。
3、发病年龄
肩周炎好发于40-60岁人群,女性多见,常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相关。肩袖炎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或长期重复举臂劳动者,年轻患者多与运动损伤有关,男性发病率略高。
4、影像学表现
肩周炎X线多无异常,MRI可见关节囊增厚粘连。肩袖炎超声或MRI能清晰显示肌腱水肿、部分或完全撕裂,伴肩峰下滑囊积液,X线可能发现肩峰骨赘等继发改变。
5、治疗方法
肩周炎以关节囊松解为主,包括热敷、康复训练、关节腔注射(如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严重者行麻醉下手法松解。肩袖炎需减少肩峰撞击,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钠片),部分撕裂可行肩峰成形术,完全撕裂需关节镜下肌腱修复。
建议患者避免提重物及过度上肢活动,睡眠时患侧垫枕减轻压力。肩周炎患者需坚持爬墙训练、钟摆运动改善活动度,肩袖炎患者应加强肩袖肌群力量训练。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明显功能障碍,应及时至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通过肌骨超声或MRI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