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以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主要有持续性灼烧痛、阵发性刺痛、痛觉超敏、感觉异常、睡眠障碍等。
1、持续性灼烧痛
患者常描述为皮肤表面持续存在的烧灼感或火辣感,疼痛区域与原先带状疱疹皮损分布一致。这种疼痛可能由神经纤维损伤后异常放电引起,疼痛程度可从轻度不适到难以忍受。临床可能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调节神经传导,严重时需联合阿米替林片进行干预。
2、阵发性刺痛
表现为突发短暂的电击样或刀割样疼痛,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可能与受损神经纤维自发放电有关。疼痛发作时可能伴随局部肌肉抽搐,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等钠通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发作性疼痛。
3、痛觉超敏
轻微触碰或衣物摩擦即可诱发剧烈疼痛,称为触诱发痛。部分患者对温度变化异常敏感,冷水滴落或风吹过皮肤都会引发不适。这种异常敏感现象与中枢敏化机制相关,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可能帮助缓解症状。
4、感觉异常
患处可能出现麻木、蚁走感、瘙痒等异常感觉,偶见局部皮肤颜色改变或排汗异常。这些症状反映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性损伤,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
5、睡眠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是典型特征,超过半数患者因疼痛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长期睡眠剥夺可能引发焦虑抑郁情绪,形成疼痛-失眠-情绪恶化的恶性循环。除镇痛治疗外,必要时需联合唑吡坦片等助眠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疲劳和受凉。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可尝试经皮电神经刺激等物理疗法辅助镇痛,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伴随情绪问题,应及时至疼痛科或神经内科就诊评估。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瘦肉及深色蔬菜,有助于神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