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可通过月经周期变化、激素水平检测等方式推算,并非越晚越好。自然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过早或过晚均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时,月经周期会逐渐紊乱,表现为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血清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和雌二醇水平下降是判断绝经的重要指标,连续12个月无月经来潮可确诊绝经。骨密度检测、妇科超声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评估卵巢功能。遗传因素、初潮年龄、生育史、生活习惯等均会影响绝经时间。吸烟、长期精神压力可能提前绝经,而规律运动、均衡饮食可能适当延缓。
绝经年龄过晚可能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风险。雌激素长期刺激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需警惕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卵巢功能衰退过缓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增高。但绝经过早则可能引发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与雌激素水平骤降有关。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乳腺超声和骨密度监测,保持适度运动与钙质摄入。
围绝经期女性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出现潮热、失眠等症状可咨询医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评估,避免自行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和乳腺检查,发现异常阴道出血或乳房肿块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