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是评估心肌复极状态的重要指标。T波异常可能与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正常T波形态圆钝不对称,上升支平缓而下降支陡峭,方向通常与QRS主波一致。在肢体导联中,T波振幅一般不超过5毫米,胸导联不超过10毫米。T波高尖常见于高钾血症早期,表现为基底狭窄、对称性增高,可能伴随QT间期缩短。低钾血症则导致T波低平或倒置,U波明显,ST段压低。急性心肌缺血时,T波可呈对称性深倒置或巨大高耸,动态演变具有诊断价值。心包炎患者可能出现广泛导联T波倒置,但无对应导联ST段抬高。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可引起QT间期延长伴T波增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能出现T波浅倒置,多见于年轻女性,深呼吸或运动后可变正常。
发现T波改变时应避免自行判断,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检查。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限制浓茶咖啡摄入。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控制。突发胸痛伴T波动态变化须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长期服用利尿剂者需定期复查电解质,预防低钾血症。运动员出现T波倒置需鉴别生理性适应与病理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