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栓塞、炎症或血管炎等6类病因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于血液中,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胸痛伴冷汗,需立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
2、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内皮损伤促使血栓完全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常见于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栓塞,或长期卧床形成的静脉血栓脱落。此类患者需联合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如利伐沙班片、替格瑞洛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
3、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导致冠状动脉短暂性完全闭塞,多由吸烟、寒冷刺激或可卡因滥用诱发。典型表现为静息状态下突发胸痛,可通过硝酸甘油喷雾缓解,预防用药包括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尼可地尔片等。
4、心肌耗氧量剧增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甲亢危象时,心肌需氧量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患者既往多有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片。
5、冠状动脉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心脏黏液瘤碎片或医源性操作导致栓子堵塞冠状动脉。这类患者需急诊取栓手术,术后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同时处理原发疾病如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感染。
6、炎症或血管炎
川崎病、大动脉炎等血管炎症性疾病可破坏冠状动脉结构,形成动脉瘤或狭窄。治疗需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联合泼尼松片,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需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戒烟并保持规律有氧运动。饮食应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深海鱼类和全谷物比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检查,已有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出现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