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水分、药物辅助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高湿环境、剧烈运动、水分摄入不足、散热障碍、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保持平卧体位。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加重症状,同时确保周围空气流通,帮助身体散热。若在户外可寻找树荫或室内空调场所,避免太阳直射。
2、快速降温
用冷水擦拭皮肤或敷于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体温过高时可考虑冷水浴,但需监测患者意识状态。
3、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每小时补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神志不清者禁止强行喂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4、药物辅助
轻度中暑可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解暑药。出现高热、抽搐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或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禁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穿着透气浅色衣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增加西瓜、黄瓜等含水分高的食物。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防暑,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夏季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家中常备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