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调整饮食结构、监测体温变化、隔离防护、观察病情进展等方式护理。儿童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1、保持皮肤清洁
疱疹破溃后可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皮疹未破损时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每日检查手足臀部有无新增疱疹,剪短指甲防止抓伤。
2、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汤,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喂食保证营养摄入,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或西瓜汁帮助清热。口腔疼痛严重时可用吸管进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3、监测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侧、腋窝等部位。体温超过38.5℃需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寒战需及时就医。
4、隔离防护
患儿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粪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隔离期至少2周直至疱疹结痂,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看护人员接触患儿后需用流动水洗手,玩具每日用紫外线消毒。
5、观察病情进展
注意是否出现肢体抖动、嗜睡或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警惕脑膜炎等并发症。记录每日疱疹变化与进食量,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表现应立即急诊。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通风,每日更换消毒床单。恢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帮助体力恢复。家长需妥善处理患儿分泌物,接触过的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需定期消毒。患病期间暂缓疫苗接种,待痊愈后咨询医生补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