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骨折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7/04 16:51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营养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跌倒外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身高缩短等症状。

1、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常用抗骨吸收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钙剂与维生素D制剂如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需作为基础补充。药物治疗需配合定期骨密度监测。

2、手术治疗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椎体。髋部骨折通常需行内固定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后需早期康复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严重多发性骨折可能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3、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促进骨愈合。超短波疗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康复期采用渐进式负重训练,如水疗和平衡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延迟愈合的骨折有刺激作用。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损伤。

4、营养干预

每日需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优先选择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维生素D每日补充800-1000IU,可通过鱼类、蛋黄或强化食品获取。蛋白质摄入量保持每公斤体重1-1.2克,选择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量咖啡因和酒精影响钙吸收。

5、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可降低骨折风险,避免被动吸烟。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杂物等跌倒隐患,浴室安装防滑垫。每日进行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冲击运动能改善平衡能力。使用髋部保护器可降低高危人群髋部骨折概率。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长期综合管理,定期复查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饮食注意钙磷平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康复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使用助行器预防跌倒。冬季注意防滑,雨天减少外出。家属需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观察是否出现新发疼痛或活动障碍。建立用药提醒机制,确保规范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