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被玻璃扎了可通过冲洗伤口、消毒处理、包扎固定三步正确处理。玻璃割伤通常由意外踩踏、运动损伤、玻璃碎裂飞溅等因素引起。
1、冲洗伤口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水流压力有助于冲走残留玻璃碎屑和污染物。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冲洗时可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直接冲洗,可能刺激组织影响愈合。冲洗后观察伤口内是否有玻璃残留,必要时借助镊子清除可见碎片。
2、消毒处理
冲洗后使用碘伏溶液或苯扎氯铵溶液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环形消毒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2厘米。对于较深伤口,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消毒时避免棉签反复擦拭伤口内部,防止二次损伤。若出现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3、包扎固定
清洁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或防水创可贴,关节部位可用弹性绷带适度固定。每日更换敷料并观察愈合情况,保持伤口干燥透气。足底伤口建议减少负重活动,穿硬底鞋保护。若玻璃扎入深度超过0.5厘米或伤及肌腱血管,需立即就医进行清创缝合。
受伤后24小时内建议注射破伤风疫苗预防感染,尤其是金属或生锈玻璃造成的伤口。恢复期间避免伤口接触污水,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脓性分泌物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感染性筋膜炎或异物残留,须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专业清创处理。日常注意清理地面尖锐物品,处理玻璃碎片时佩戴防护手套和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