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患者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久坐久站、规范排便习惯、及时就医干预。外痔是齿状线以下静脉丛曲张或肛周皮肤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病变,可能伴随肛门疼痛、瘙痒、出血等症状。
1、保持肛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1-2次,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过度擦拭。排便后可用湿厕纸轻柔清洁,必要时使用不含酒精的消毒棉片。清洁后保持局部干燥,可外涂氧化锌软膏或痔疮膏形成保护层。合并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2、调整饮食结构
每日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选择西蓝花、燕麦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避免因便秘加重腹压。急性期出血患者应减少粗硬食物摄入。
3、避免久坐久站
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可使用中间镂空的痔疮坐垫分散压力。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的重物,如厕时不宜过度用力或长时间蹲踞。建议每日进行提肛运动3-5组,每组收缩肛门10-15秒。孕妇等特殊人群可侧卧缓解肛周静脉压力。
4、规范排便习惯
建立每日固定时间排便反射,每次如厕控制在3-5分钟内。排便困难时可短期使用开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溶液,禁用刺激性泻药。便后观察出血量及颜色,出现暗红色血块需警惕内痔合并症。腹泻患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减少肛门刺激。
5、及时就医干预
持续出血超过3天或疼痛影响睡眠时,需就诊排除血栓性外痔。医生可能推荐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需按医嘱使用痔疮膏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创面愈合情况。
外痔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骑自行车等摩擦肛周的运动。饮食可增加火龙果、酸奶等润肠食物,忌食花椒等燥热调料。出现发热、肛门坠胀感等异常时须立即就医。保守治疗期间建议每3个月复查肛门镜,观察痔核变化情况。长期便秘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道功能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