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时少量空气进入血管通常不会立即引起不良反应,但若空气量超过5-10毫升可能引发空气栓塞,症状多在1-10分钟内出现。
输液过程中微量空气进入血管会被肺部毛细血管过滤,一般不会产生明显不适。当进入血管的空气量较少时,人体可通过呼吸代谢排出,多数人仅感觉轻微胸闷或局部皮肤发凉。护理人员发现输液管内有气泡时,通常会及时排出空气或更换输液装置,避免空气继续进入血管。输液时保持体位稳定,减少肢体活动,有助于降低空气进入血管的概率。
若短时间内大量空气进入血管,可能阻塞肺动脉或心脏血流,导致空气栓塞。患者可能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头晕甚至意识丧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空气栓塞属于急症,需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左侧卧位,使空气滞留于右心房,减少进入肺动脉的风险。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需进行高压氧治疗。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范,排尽输液管空气,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输液后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日常输液时注意观察输液管中是否有气泡残留。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输液治疗,确保操作流程规范。若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肺功能异常,输液前需主动告知医生,以便采取更严密的监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