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膀胱结石可能由尿路感染、膀胱出口梗阻、代谢异常、异物存留等原因引起。膀胱结石通常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尿潴留或肾功能损害。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女性膀胱结石的常见诱因。细菌感染会导致尿液酸碱度改变,促使磷酸铵镁等结晶物质沉积形成结石。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患者更易出现结石,这类结石表面粗糙且生长迅速。感染性结石需同时控制感染和溶解结石,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
2、膀胱出口梗阻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或尿道狭窄可能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滞留使矿物质沉淀形成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因排尿无力也易继发结石。这类患者需解除梗阻因素,轻度脱垂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严重者需手术修复。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帮助松弛尿道平滑肌。
3、代谢异常
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等代谢疾病会使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超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易形成草酸钙结石。这类结石质地坚硬,需通过调节饮食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别嘌呤醇、氢氯噻嗪、枸橼酸氢钾钠等。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尿液。
4、异物存留
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内手术缝线可能成为结石形成的核心。异物表面容易吸附矿物质结晶,常见于妇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关键在于严格无菌操作和尽早拔除导管,已形成结石需通过膀胱镜取出。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炎症。
预防膀胱结石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出现排尿异常应尽早就医检查,超声和尿常规能早期发现结石。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绝经后女性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维持尿道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