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和跖腱膜炎是两种不同的足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和病因。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足跟或足底疼痛,可能与过度使用、肥胖等因素有关;跖腱膜炎则更多与外伤或慢性劳损相关,疼痛多集中在足弓或前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发病部位
足底筋膜炎的炎症主要发生在足底筋膜,这是连接脚跟与脚趾的厚带状组织。跖腱膜炎的炎症则集中在跖腱膜,位于足弓下方的纤维组织。两者的解剖位置不同,足底筋膜更靠近足跟,而跖腱膜更靠近足弓和前足。
2、症状表现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是晨起或久坐后第一步疼痛,活动后减轻,疼痛多局限于足跟下方。跖腱膜炎的疼痛多出现在足弓或前足,可能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有时伴有局部肿胀或压痛。
3、病因差异
足底筋膜炎常见于长期跑步、跳跃或体重超标人群,与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有关。跖腱膜炎更多由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如突然增加运动量、穿不合适的鞋子等。两者虽然都与过度使用相关,但具体诱因存在差异。
4、影像学表现
足底筋膜炎在超声或磁共振检查中可能显示筋膜增厚或局部水肿。跖腱膜炎的影像学改变多表现为跖腱膜纤维断裂或钙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区分两种疾病,但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
5、治疗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牵拉运动和穿戴足弓支撑鞋垫,严重时可考虑局部注射治疗。跖腱膜炎的治疗更强调急性期制动,可能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慢性期可进行物理治疗。
日常应注意选择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负担。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适当牵拉足底筋膜和跖腱膜。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