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通常会出现瘙痒症状,还可能伴随红肿、疼痛、水疱、皮肤溃烂等不适表现。冻疮是皮肤在寒冷潮湿环境下发生的局部炎症反应,主要由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引起。
1、瘙痒:
冻疮引起的瘙痒感较为常见,尤其在环境温度回升时更为明显。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瘙痒发生时避免用力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减轻瘙痒。
2、红肿:
冻疮初期多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温热感。红肿区域边界清晰,多发生在手指、脚趾、耳廓等末梢部位。红肿可能与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有关。出现红肿时可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受压,必要时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血液循环。
3、疼痛:
部分冻疮患者会出现明显疼痛,尤其在受热或触碰时加剧。疼痛程度与冻伤深度有关,可能表现为刺痛、灼痛或跳痛。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避免患处接触过热物品,防止温度骤变加重疼痛。
4、水疱:
严重冻疮可能导致皮肤出现水疱,疱液多为清亮或淡黄色。水疱形成后不要自行挑破,保持完整水疱有助于保护创面。水疱较大时可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水疱破溃后需每日消毒换药。
5、皮肤溃烂:
冻疮长期未愈或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皮肤溃疡,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糜烂。溃疡面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渗液、化脓等症状。皮肤溃烂需及时就医清创,可能需要使用银离子敷料、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促进愈合。严重溃疡可能需手术治疗。
预防冻疮需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冬季外出时穿戴保暖手套、厚袜子和防寒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洗患处。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戒烟限酒改善末梢血管功能。如冻疮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诊治。冻疮易复发人群可在入冬前咨询医生采取预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