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主要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亢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碘摄入过量、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多汗、体重下降、易怒、突眼等症状。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常见于20-50岁女性。典型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心悸、手抖、怕热多汗。治疗可采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131治疗。
2、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多见于老年人,甲状腺内存在一个或多个功能自主性结节,不受促甲状腺激素调节而过度分泌激素。长期碘缺乏地区发病率较高,结节可能由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导致。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心律失常等症状。治疗可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疗,使用普萘洛尔片控制心动过速。
3、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是甲状腺内单发的良性肿瘤,能自主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该病可能与TSH受体基因突变有关,肿瘤直径通常超过2.5厘米。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确诊后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术前可使用碘剂准备,术后可能需要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4、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属于罕见病因,垂体肿瘤分泌过量促甲状腺激素,持续刺激甲状腺。这类患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升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等垂体占位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可能需放射治疗,使用溴隐亭片控制激素分泌。
5、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由病毒感染引发甲状腺组织破坏,导致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颈部疼痛、发热、甲状腺触痛。疾病早期可能出现暂时性甲亢,后期可能转为甲减。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为主,严重时使用泼尼松片,甲亢期可用普萘洛尔片缓解症状。
甲亢患者应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出现高热、心律失常等甲亢危象征兆时需立即就医。治疗后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关注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