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特征性表现主要有发热、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弥漫性皮疹。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发热是机体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可能持续3-5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2、草莓舌
发病初期舌苔白厚,2-3天后舌乳头红肿突出呈草莓状,称为草莓舌。这是链球菌毒素导致的舌黏膜充血水肿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舌苔剥脱后呈现杨梅舌。需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
3、口周苍白圈
患者面部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皮肤相对苍白,形成特征性口周苍白圈。这种表现与面部血管对毒素的反应差异有关。家长需观察患儿面部变化,避免误认为是普通皮疹。
4、帕氏线
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可见密集的红色点状皮疹排列成线状,称为帕氏线。这是猩红热的典型体征之一,由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导致。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脱屑。
5、弥漫性皮疹
发病后1-2天出现弥漫性针尖大小红色丘疹,压之褪色,从耳后、颈部开始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可能伴有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缓解症状。
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如中耳炎、肾炎等。恢复期需复查尿常规排除肾损害。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预防性用药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日常注意手卫生,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