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稳定、促进酒精代谢、预防并发症。酒精中毒通常由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血液中乙醇浓度过高引起,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呕吐、低体温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酒精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呕吐或舌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护理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防止误吸。对于昏迷患者,可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呼吸。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若出现呼吸抑制需立即就医。避免强行催吐,防止加重黏膜损伤或诱发吸入性肺炎。
2、维持体温稳定
乙醇扩张血管会导致体温快速流失,患者易出现低体温。需移除潮湿衣物,用毛毯包裹保暖,环境温度维持在25℃左右。禁止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直接加温,避免外周血管扩张加重循环衰竭。监测腋温变化,若体温低于35℃或出现寒战需医疗干预。可适量补充温糖水帮助恢复体温调节功能。
3、促进酒精代谢
清醒患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温蜂蜜水或果汁,其中果糖能加速乙醇分解。静脉补液选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维生素B1注射液预防韦尼克脑病。避免使用咖啡或浓茶等利尿饮品,防止加重脱水。重度中毒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血液透析快速清除血液中的乙醇及其代谢产物。
4、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急性胰腺炎或心律失常。卧床时加装床栏防坠床,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记录尿量变化,尿量减少可能提示急性肾损伤。恢复期提供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油腻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出现呕血、抽搐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送医。
酒精中毒恢复期应保证充足休息,持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完全戒酒24小时后方可恢复正常饮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加重肝脏负担。建议家属妥善保管家中酒类,陪同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长期饮酒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B,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若出现手抖、幻觉等戒断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