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牙髓活力测试、实验室检查、病史分析等方式诊断。根尖周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周病、牙齿磨损、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根尖周炎的基础方法,医生会观察患者牙龈是否红肿,按压患牙是否有疼痛感,检查牙齿是否有松动或叩痛。根尖周炎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患牙对冷热刺激敏感等症状。医生可能使用探针检查牙周袋深度,评估炎症范围。临床检查可初步判断根尖周组织炎症程度,为后续检查提供依据。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和锥形束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情况。X线片可发现根尖区低密度影,牙周膜间隙增宽等典型表现。锥形束CT能三维立体显示根尖病变范围,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3、牙髓活力测试
牙髓活力测试通过冷热刺激或电刺激判断牙髓状态,根尖周炎患牙常表现为牙髓坏死或无反应。冷测试使用冰棒或二氧化碳雪,热测试使用加热的牙胶棒。电活力测试仪可定量检测牙髓神经反应。牙髓活力测试结果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严重根尖周炎可能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根尖分泌物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种类,指导抗生素选择。实验室检查对判断感染扩散风险和制定全身治疗方案有参考价值。
5、病史分析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有助于诊断,包括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根尖周炎患者常有自发痛、咬合痛病史,可能伴有牙齿治疗史或外伤史。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和用药史,排除系统性疾病导致的根尖病变。综合分析病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根尖周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避免过硬食物刺激患牙。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牙齿问题,出现牙痛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吸烟饮酒,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根尖周炎及时治疗可避免炎症扩散,保留患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