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不舒服的时候,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真是让人坐立难安。很多人直到体检报告出来,才发现自己已经悄悄加入了"胆囊炎俱乐部"。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容易中招的人群往往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惯。
一、饮食不规律是头号元凶
1、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节奏
经常跳过早餐的人,胆汁在胆囊里储存时间过长,容易形成结晶。而暴饮暴食时,胆囊又被迫超负荷工作排出胆汁。这种"过山车式"的饮食模式最伤胆囊。
2、过分追求低脂饮食
有些人为了减肥完全不吃油脂,导致胆囊缺乏收缩刺激。胆汁长期淤积容易引发炎症,建议每天保证20-30克健康脂肪摄入。
3、酷爱油炸食品
炸鸡、薯条等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胆囊剧烈收缩。特别是晚上吃这类食物,躺下后胆汁更容易反流。
二、长期久坐带来双重打击
1、影响胆汁正常排泄
每天坐着超过6小时的人,腹腔压力增大,胆囊排空功能会逐渐减弱。建议每小时起来活动3-5分钟。
2、诱发肥胖问题
久坐不动带来的体重增加,会改变胆汁成分比例。研究显示,BMI超过28的人患胆囊炎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三、忽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1、把饭后腹胀当消化不良
很多人吃完饭感觉右上腹闷胀,总以为是胃病。其实这可能是胆囊发出的早期求.救信号。
2、忽略偶尔的隐痛
那种一过性的右上腹疼痛,尤其在吃了油腻食物后出现,很可能是胆囊在"抗议"。
3、对脂肪不耐受视而不见
突然开始讨厌吃肥肉、闻到油味就恶心,这是典型的胆汁分泌异常表现。
如果你发现自己占了以上任何一条,现在调整还来得及。从明天开始按时吃早餐,工作时设个站立提醒,吃饭时多注意身体的反应。胆囊就像个沉默的器官,等它大声抗议时往往已经晚了。与其等到疼得打滚才重视,不如从现在开始对它温柔一点。毕竟这个小小的器官,可是承担着消化脂肪的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