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老年患者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科学用药及预防外伤。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感等症状。
1、避免强光刺激
强光可能加重晶状体混浊程度,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室内避免直视LED灯等高频光源,窗帘选择遮光材质。阴天或夜间行车需警惕对面车灯眩光,必要时降低车速。
2、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会加速白内障进展。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在140/90mmHg以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遵医嘱调整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片的用量。
3、定期复查
每3-6个月需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压测量。若视力下降至0.5以下或影响日常生活,应考虑超声乳化手术。复查时需携带既往病历资料,便于医生对比病情变化。
4、科学用药
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可能诱发青光眼。可遵医嘱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但药物无法逆转晶状体混浊。服药期间出现眼红、眼痛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5、预防外伤
避免剧烈运动及可能撞击眼部的活动,如篮球、拳击等。家务劳动时注意防护,修剪花草时佩戴护目镜。若发生眼外伤,即使无症状也需在24小时内进行眼科检查排除晶状体脱位。
日常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如菠菜、蓝莓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限制高糖饮食。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久坐用眼。阅读时保证光线充足,每用眼40分钟休息5分钟。家属需协助记录用药时间,观察患者有无跌倒倾向,浴室需安装防滑垫。出现突发视力下降、眼胀头痛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