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反复发热、贫血、出血倾向等。部分症状容易被忽视,可能与感染、营养不良等常见问题混淆。
1、反复发热
小儿白血病早期常出现不明原因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使用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发热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伴随夜间盗汗、乏力等症状。家长需注意区分普通感染性发热,若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血常规异常。
2、贫血
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等贫血表现,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由于白血病细胞侵占骨髓造血空间,正常红细胞生成受阻,贫血程度往往超过普通营养性贫血。部分患儿会表现为食欲减退、指甲床发白,容易被误认为挑食或缺铁,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其他异常体征。
3、出血倾向
皮肤瘀点瘀斑、牙龈渗血或鼻出血是典型表现,与血小板减少直接相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碰撞后皮肤青紫面积扩大,或刷牙时牙龈持续渗血。少数患儿会出现无诱因的关节腔出血、血尿等严重症状。家长发现异常出血现象时,应检查是否伴随发热或肝脾肿大。
4、骨关节疼痛
约三成患儿以四肢骨痛为首发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长骨如股骨、胫骨,夜间加重且止痛药效果有限。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腔内异常增殖可导致骨膜牵拉和骨质破坏,疼痛可能被误认为生长痛。若疼痛持续存在并影响日常活动,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5、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下等部位可能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厘米且质地偏硬。部分患儿伴随肝脾肿大,体检可触及肋下肿块。这类症状容易与EB病毒感染等疾病混淆,需通过淋巴结活检和流式细胞术鉴别。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发现面色苍白、异常出血或持续发热时及时完善血常规检查。日常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风险,保持均衡饮食以维持基础营养状态。确诊白血病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疗,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感染预防。治疗期间建议记录体温变化及出血情况,定期复查骨髓象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