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烫伤后正确处理可降低留疤概率,主要措施包括立即降温、保护创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和避免刺激。
1、立即降温
烫伤后10分钟内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降温能终止热力对皮肤的持续损伤,减轻组织水肿,但禁止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以免造成冻伤。若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需先冲洗后再小心剪开衣物,不可强行撕脱。
2、保护创面
浅二度烫伤可涂抹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后覆盖无菌纱布,深二度及以上烫伤需用无菌敷料包扎。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可能刺激创面或引发感染。水疱直径小于1厘米时保持完整,大于1厘米需由医护人员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处理。
3、预防感染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创面出现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时及时就医。定期更换敷料时观察创面变化,接触创面前需洗手。糖尿病患者、儿童等易感人群更需加强感染监测。
4、促进愈合
愈合期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配合口服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修复。保持创面适度湿润环境,避免结痂过厚影响上皮爬行。深度烫伤愈合后早期使用硅酮凝胶或压力疗法抑制瘢痕增生。
5、避免刺激
愈合后3-6个月内严格防晒,外出时采用物理遮挡或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避免搔抓、摩擦新生皮肤,衣着选择柔软纯棉材质。瘢痕增生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
烫伤后需根据深度采取不同护理策略,一度烫伤表现为皮肤发红无水疱,通常3-7天自愈;浅二度烫伤创面基底红润伴剧痛,2周左右愈合;深二度及以上烫伤需专业医疗干预。恢复期间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敷料移位,愈合后半年内定期复查瘢痕情况。若出现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需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