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需通过多维度评估确诊。
1、临床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口唇青紫、杵状指等体征。听诊可闻及心脏杂音,杂音的性质、部位和传导方向有助于初步判断心脏畸形的类型。新生儿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多汗等非特异性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胸部X线检查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血管纹理变化。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提供更详细的心脏解剖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大血管畸形。
3、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可直接测量心腔和血管压力、血氧饱和度,评估分流方向和程度。选择性心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介入性心导管检查还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青紫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疫苗接种应遵医嘱进行,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调整接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