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措施预防。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预防需从保护肾功能入手。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血糖过高可引发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定期复查血压血糖。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需服用非布司他片抑制尿酸生成。
2、定期监测肾功能
建议高风险人群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慢性肾脏病患者需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当指标持续异常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时应包含肾功能筛查。
3、避免肾毒性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可能损伤肾小管。中药如关木通、马兜铃含马兜铃酸,可能造成不可逆肾间质纤维化。用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肾毒性药物。
4、健康生活方式
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左右,但晚期肾病患者需限水。饮食应低盐低蛋白,限制磷钾摄入。戒烟可改善肾血管微循环,每周适度运动如快走有助于控制血压体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5、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反复尿路感染可能逆行损伤肾实质,出现尿频尿急症状需及时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肾结石患者应多饮水,必要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时需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
预防尿毒症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高危人群应每季度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夜尿增多、泡沫尿、下肢浮肿等早期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豆制品及动物内脏。保持适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压药或利尿剂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