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活检、磁共振成像等方式诊断。子宫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息肉的基础方法,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宫颈口或宫腔内的息肉样组织。对于突出宫颈口的息肉,肉眼观察可见表面光滑的红色赘生物,质地柔软易出血。检查过程中可能伴有接触性出血,需与宫颈癌等疾病鉴别。
2、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或局部隆起,典型表现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伴血流信号。超声可测量息肉大小、数量及基底宽度,对选择后续治疗方式有指导意义。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效果最佳,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息肉显影更清晰。
3、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息肉形态、位置及内膜情况,诊断准确率超过90%。检查时可见粉红色指状突起,表面血管分布规则,基底多位于子宫角部或输卵管开口处。宫腔镜可同步进行息肉摘除,并获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4、病理活检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能鉴别息肉性质并排除恶变。镜下可见腺体扩张、间质水肿及纤维血管轴心,伴炎症细胞浸润。对于绝经后出血患者或超声提示血流丰富的息肉,必须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子宫内膜癌。
5、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适用于特殊病例,能清晰显示息肉与肌层的界限,辅助判断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症。T2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息肉与低信号内膜交界带,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该方法多用于术前评估或疑似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确诊子宫息肉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骑自行车等会阴部受压活动。日常保持外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月经期勤换卫生巾。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西蓝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限制蜂王浆等可能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术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出现持续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