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抽搐可通过物理降温、抗惊厥药物、补液治疗、病因治疗、预防复发等方式治疗。高热抽搐通常由感染、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脑部异常、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采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水浸泡,防止寒战加重抽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持续监测,若出现肢体僵硬需立即就医。
2、抗惊厥药物
地西泮注射液可快速终止发作,苯巴比妥片用于预防复发。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观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反复抽搐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
3、补液治疗
抽搐后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散防止脱水,严重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纠正低钠、低钙等电解质紊乱时,应监测血生化指标调整补液方案。
4、病因治疗
细菌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配合利巴韦林颗粒。若存在脑炎需加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癫痫患儿应规律服用左乙拉西坦片。
5、预防复发
有热性惊厥史者发热时及早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避免体温骤升。保证充足睡眠,补充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家长需学会发作时的侧卧体位管理和急救措施。
患儿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抽搐时间和表现特征。恢复期提供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定期随访脑电图,家中备妥急救药物。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呕吐等异常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送医。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避免穿着过多影响散热。